Thursday, October 12, 2006

洛基山之行 — 8月27日

其实昨天晚上,我们就回到了太平洋时区。时间往后拨一个小时,总算可以有一个充足的睡眠了。

最后一天的大部份时间其实是在赶路。不过,途中我们还是很有闲情逸致地来到一个葡萄园酿酒厂 — House of Rose Vineyards & Winery。

昨天已提到科隆纳这个地方是葡萄制酒的绝佳产地。原因是这里气候干燥,日照充足,而同时霜冻时间又长,所以采集的葡萄质量好。

其实这个地方所产的比葡萄酒昂贵得多,也盛名得多的是加拿大冰酒。这里所产冰酒几乎每年都在国际冰酒评分中获得最高分。冰酒的制作条件非常苛刻:葡萄成熟后还要挂滕数月之久,直到气候达到至少零下8度,还最好是在半夜时才将其采摘下来。因霜冻已久,一颗葡萄只能采集到几滴汁液,然后将这些葡萄汁经发酵及特殊程序加工后才成为冰酒。所以一瓶冰酒的价值是葡萄酒的十几倍。我花了68加元买了一瓶送给我姐一家品尝,其容量大概也就和小时候常用的大瓶花露水差不多。不过,如果在日本,这瓶酒可以卖到220加元。不知道中国有没有卖?价格如何?

看看工人采摘葡萄的辛苦情景。(照片是借来的,特注)










这个酿酒坊的前院很好玩:一个硕大的酒瓶加酒杯的雕像,一个地球北半球,一个不知是测温度还是测风向的仪器,再加几丛红红白白的花草。不知道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远处就是出水怪的那个奥克那根湖)。想请教一下此间主人,无奈不知主人身藏何处。


酿酒坊的后院倒挺不错。远处有一个木制的门架,前面摆放了几排座椅,想必这里在曾举行过什么仪式。是婚礼吗?在这个地方完成婚礼一定非常浪漫吧。最重要的是,可以在这里直接订购冰酒招待来宾,肯定可以得到最佳折扣。

接待小姐 — 一个说话带着浓浓台湾腔的圆脸MM(多半是在这里打暑期工的学生)— 邀请我们品尝四种不同的葡萄制酒。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红冰酒,白冰酒。这回我才知道品尝葡萄酒有这么多讲究:从酒杯的形状到开瓶技巧,从手摇到掌心握杯,从闻到看。。。以前是知道别人很讲究,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讲究这些,这一次算是知道了一些常识(还是不见得懂)。不过,要我讲还是讲不清楚,除非来此打上两个月的工。。。

还是以后直接请各位品尝吧。


老妈很惬意地品尝着。我个人感觉冰酒的特点就是甜,酒味不浓(本来其酒精含量也不高)。难怪是老少皆宜。如果能坚持每日来一小杯,肯定可以延年益寿 — 这不是我分析的,是这位小姐介绍的。


在院中再逛逛。靠近了才知道这个雕塑原来这么巨大。
















老妈用手指着我生长的地方 — 成都市,不知道位置准不准确?(好象纬度高了一点儿。)







再次登上旅行大巴时,我知道,我们四天梦幻般的旅途就到尾声了。眼睁睁看着一路的景致由岩石山脉重新变回郁郁郁葱葱的低陆平原及浓密的丛林景象,我又将回到五日工作 — 两日周末的循环生活圈里了。好在,我在工作中也有不少的趣事,谁知道明天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

(完)

Monday, October 09, 2006

洛基山之行 — 8月26日

第三天清晨,我们从卡尔加里出发,再一次向班芙行进。

途经城堡山(Castle Mountain)













卡尔加里是1988年冬奥会的主办地。这是当年冬奥会的跳远跳台。(从图片反映出来的困惑:如果沿着这个跳板从高处往下跳,岂不是一不小心就落到高速公路上了?)



卡尔加里是一个因石油而生的新兴工业城,但其地理位置处于草原地区,所以一出市区就可以看到广阔的草原的地貌。




象不象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启动后的自定义桌面图?








最近正在如痴如醉地读朋友从国内带来的小说《狼图腾》,描述内蒙古草原人与狼的恩怨情仇。也是草原,卡尔加里附近是否也有狼呢?如果有,他们与人类的情结又如何纠缠呢?

我总是梦想着遇见野生动物,我是指大的:鹿,羚羊,熊什么的,要是见到狼就更过瘾了。昨天下午去露易斯湖的路上见到两只大概是野山羊的动物,今天早上从卡尔加里到班芙的路上又见到一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动物横过公路。黑黑的,个子与中型狗差不多,车上谁也不认识。可惜我的像机启动太慢,拍摄角度也不好,没法捕捉到他们的身影。

途经卡那那斯基(Kananaskis),就是电影《断背山》的外景地之一。这座山被我们称为断背山,其本身的名字倒没人清楚。


湖畔总是一个容易令人沉思的地方。











向导游打听湖的名字,导游也不确定,最后车上全体人员一致同意将这个湖命名为断背湖。







今天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坐缆车登上硫磺山(Sulphur Mountain)去眺望班芙市镇及周围的群山美景。


从山下仰望硫磺山。













从缆车中看往远处。那一群童话般的建筑物就是班芙温泉大酒店。









与老爸老妈在缆车中。



























乘坐10-15分钟的缆车,终于到达2285米高的山顶,这里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可以向四周作360度的眺望。果然有点“一鉴众山小”的泫味。

















有一条小道一直延伸到另一座山峰。因时间有限,导游不希望我们走得太远。我本打算就在附近看看就行,一转身,老妈已顺着小道走出去好远了,只好赶紧跟过去。也亏得老妈跑得快,我们看的景致比其他同车人多。那一天,我们几乎总是最后几个上车的(惭愧,明天一定改正)。













老爸的任务就是抱着摄像机拍呀拍。老妈就象个导演作指挥:这里要摄下来,那里不要漏掉了。老爸总是好脾气地操着能麻倒一片人的川普应酬道“摄得有,摄得有”。


全家福。



















这就是我们乘坐的缆车。













中午在著名的城堡酒店吃午饭 。我们三个人吃了30多元— 应该不算贵,毕竟,这是在旅游胜地的豪华酒店里啊。那里的自助餐可是要50元一个人。


午餐后,我们在美丽的酒店附近散散步。
























酒店的正门口有一个该酒店创始人的塑像。他用手指着前方,好象很生气的样子。传说当年的设计应该是酒店的高级客房正对着远山美景,不料工人们将图纸看错了,来了个厨房油烟远飘青山,气得酒店老板对着修建工人大发脾气。


我叫老妈来一个同样的姿势,也做出一幅指着某人大骂的架式。憨直的老妈问 “我骂谁呀?”。我说:“你就骂我吧”。于是老妈就指着我笑骂:“调皮!”


我也来一个。我可不能骂老妈,想了半天,最后指着老妈叫道:“搞快点,人家全部都早就上车了!”





酒足饭饱(没有酒,只来了一点果汁),一行人来到弓河(Bow River)。







这个瀑布可是当年马莉莲.梦露拍摄电影《大江东去》里那段经典的瀑中沫浴的地方。

想学一下梦露最经典的姿态 — 轻盈的裙摆被风吹起,赶紧用手捂住 — 于是风情万种。可惜我没有梦露的艳骨,也没有轻盈的裙摆,只有厚重的牛仔裤。。。


老妈比我有风情 — 激情飞吻。













一心想征服这个悬崖。



















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很惬意地一靠。万般风光,尽收眼底。


















老爸在这个惊险地带也不忘自己的职责:拍摄。前辈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啊。








在一个纪念品店,老妈试戴这个貂皮帽。嗯,挺有女侠的风骨。其实这个帽子最有意思的是后面有一个肥肥胖胖的貂尾。可惜照片上看不出来。


就要离开美丽的班芙了,回首再看一眼这永恒的冰原。
















傍晚,我们来到今天的最后一站:奥克那根湖(Okanagan Lake)。这里风景并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令其独特的是,湖中有个大名鼎鼎的水怪。

这个憨态可掬的水怪,怎么能吓人呢?无奈成了孩童们爬上爬下的玩伴。

而且,我怀疑只是导游吓我们,因为我查询各网站,竟然都没有与这个水怪相关的信息。本地人更看重的是滑水,帆板,游泳等运动性活动。

这天晚上我们住宿于科隆纳(Kelowna)。这个小镇位于回温哥华的路上,为我们最后一天的行程节省不少精力。这里因气候适宜,成为葡萄制酒的绝佳出产地。

(未完待续)

Sunday, October 08, 2006

洛基山之行 — 8月25日

不知第一晚睡得不好还是太好,早上那阵我睡得特沉。导游通知大家第二天早上6点45分集合,给每个房间都设了Morning Call。我还把自己的闹钟,酒店的闹钟全拨好时间,一共是三保险。结果第二天早上正迷糊之中,忽听老妈一声惊呼:“快起来,都6点半了!” 我们愣是在15分钟内完成三个人从起床到收拾好所有行装,到梳洗完毕的全过程 — 人的弹性真是不可估量啊。想我平时上班,从起床到出门,怎么也得花上45分钟左右 — 我们居然还不算是最后一家(仍然汗)。

趁包餐的游客吃早餐(我们没订包餐)的时候,我们也匆匆吃过自己的早餐。然后正式开始第二天的行程。

汽车驶进邻近省份阿尔伯塔(Alberta)省的一号公路(No. 1 Highway)上向幽河国家公园行进(我自己取的中文名,英文叫做 Yoho National Park)。这条公路是横贯加拿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全高速公路的一部份,也是整个全高速公路中风景最美丽的一段。这张照片不是出自本人之手,特此申明)


清晨的山路突然升起很浓的雾 — 我不知道应该称其为云还是雾 — 因为这些汽体并不是将整个视野都笼罩,而是形成一条界线分明的雾界。在十几分钟后它们又突然消失了。这景象令我想起一部电影的名称《云中漫步》。不过,旅行大巴的速度比“漫步”快多了。




导游很有经验地告诉我们,这些雾预示着我们将会有一个晴朗而无风的天气,这是游览洛基山脉和各大湖泊最理想的天气。真的,我们这四天的行程都是晴朗而明媚的。

我们见到的第一个湖是翡翠湖(Emerald Lake)。湖如其名,清澈碧绿,映着四周山树的倒影,显得分外妩媚。


















有一条小桥从湖边一直延伸进湖中的一个小岛。据说从桥的一半开始到小岛的全部,都是私人的财产,游客们只能在桥的这一端逛逛。我直咂舌:在国家森林公园里拥有这么一片私人领地,这块地得价值多少啊?


这张照片不是我拍的,借来的。要不,是这片私家地的主人在自个儿家拍的?(一笑,其实作者是 Russ Heinl,一位有名的摄影师)













这一处景点叫做自然桥(Natural Bridge)。因为踢马河(Kicking Horse River)在此有个巨大落差,河水长年冲击,终于将岩石冲出缝隙,由此而形成了这个奇异景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只有观赏和赞叹的份啊。








我们游览的下一站是弓河(Bow Lake),这是我的最爱。

正如导游预测的,这天晴朗而无风,我们有幸能看到这美丽的倒影。据导游说,大多数的情况下会有风,或者有雾,那就只能看到一个很普通的湖甚至连湖都看不清楚了。


我一直对于我用的像机耿耿于怀。因为镜头变焦有限,很难将视野所能看到的全部美景捕捉下来,当然,我的摄影技巧也有待提高。

看看人家专业摄影师的水平,但不知道有没有PS过。我的照片虽没有如此明艳的色彩,却是原汁原味呵。不过,人家的拍摄角度确实值得借鉴。


离开弓湖,汽车驶离一号高速公路,进入美不胜收的一段冰原大道,朝着杰士伯国家公园(Jasper National Park)— 我向往已久的冰原驶去。

一路上都是冰原。所有这些冰原都是终年不化的,可称为万年玄冰。遥想当年如果杨过与小龙女到这里来修练玉女心经,岂不是事半功倍,外带游山玩水?(扯远了。。。)

所有冰原中最负胜名的是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面积达325平方公里,冰层厚度达365米。这也是当今世上唯一一个可以用交通工具到达的冰原。

从旅游休息中心出发,要乘坐两种不同的专用交通工具才能让我们真正踏上冰河。

第一步,我们乘坐与普通旅行大巴外貌相似的专用大巴冲下这段坡度几乎达45度的碎石路。其实车速并不快,只是坡太陡了,感觉象是必须冲下去的。事实上我们坐在车内并感觉不到陡峭的程度。难怪人家要用这种专用大巴和专业司机。要是我们旅行社自己的大巴开下去,保准车内一片尖叫声。。。


这是从下往上拍的。可是无论我怎么调节像机的角度,也没法反映出这段坡真实的陡峭程度。





第二步,要换上装备巨大橡胶轮胎的专用雪车,才能正式开上这个名为阿塔巴斯卡的冰河(Athabasca Glacier)。


在雪车上。













终于踏上了这片冰河。













老爸管摄像机,我管照像机,老妈身负全部的沉重行装,却冲得最快,像个长途的跋涉者。







尝一尝这纯净的冰河水。这是所有游客必上的一课,据说饮用此水有美容且延年的作用。

为了装这冰河水,我不得不倒掉一瓶还未开封的矿泉水。另一位从多伦多来的哥们更有意思,准备带一瓶回家长期存放,说:“这水在这里都一万年了,再放我家几十年有什么关系呢?”。


用自己作参照物,才知道雪车的轮胎有多大。











已屹立万年的冰河啊,能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吗?


























眩目的阳光照着宁静的玄冰,一切都显示着一种永恒。人类短暂的一生与这永恒的自然景观相比,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















一队步行者。成人交上55加元,就可以在向导的带领下作近4个小时的冰河徒步。








不能自己乱走哦。这里到处是冰窟窿,(想想前面介绍的这冰河有多深来着?300多米!),一旦掉下去,可别指望能象小龙女那样幸运地找到另一个洞天来修练啊,因为 — 这里没有蜂蜜!(又扯远了。。。)


借别人的图片来看一下,就知道我不是在唬人了吧。


















遗憾的是,据说这条冰河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消减,这与近年来的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吧。不知从哪一代起,人类就不再有幸目睹这片大自然的遗迹了呢?

刚才那个有巨大轮胎的雪车已经是第三代改良版了。这张照片是第二代,用履带的。我没有找到第一代的雪车,大概已经进了博物馆了吧。猜猜会是什么样的?(答案我也不知道)


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哥伦比亚冰原,我们往班芙的露易斯湖奔去。

一路上信手拈来的美景。












终于来到位于班芙(Banff)境内的久负盛名的露易斯湖(Lake Louis)。其实我对这里的景致略有失望,水清不及翡翠湖,倒影不及弓湖,远处的冰原不及哥伦比亚冰原。也可能是因为我象是一个刚好酒足饭饱的食客,再贪婪,也对再出现的美味提不起兴趣了吧。这里冬天可是滑雪者的天堂。也好,留点期待,才有激情做下一次的造访。


随便留意一下身边的微小生命,也会让我们惊叹造物主对于“美丽”的诠释。








我向来对人造的景观不太感兴趣。不过,既然来了,也留几张影吧。




























做采花状。




















晚上我们将赶到卡尔加里(Calgary)住宿。离开露易斯湖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一路上仍不乏美景。



















我们到卡尔加里是星期五的晚上,车开到downtown一家中餐馆用晚餐。周末的晚上,downtown里冷冷清清,只见汽车飞奔,不见路人行走。想起读过的一个笑话:一个外星人到地球上考察后,回去向他的外星总部汇报:地球上住满了一种叫做“汽车”的怪物,里面生活着一种叫“人”的生物。

这个外星人考察的一定就是卡尔加里。。。

(未完待续)